不锈钢是钢的一个种类,钢是指含有碳(C)量在2%以下的称之为钢,大于2%是铁。钢在冶炼过程中加入铬(Cr)、镍(Ni)、锰(Mn)、硅(Si)、钛(Ti)、钼(Mo)等合金元素改善了钢的性能使钢具有了耐腐性(即不上锈)就是我们常说的不锈钢。
不锈钢在冶炼过程当中,由于加入合金元素品种不同,不同品种加入量的不同。其特性也是不同的,为了加以区别则冠上了不同的钢号,下面是常见装饰用不锈钢不同钢号“合金元素”含量表仅供参考:钢号 碳(C) 硅(Si)锰(Mn)磷(P)硫(S)铬(Cr)镍(Ni)钼(Mo)铜(Cu)
304 ≤0.08 ≤1.00 ≤2.00 ≤0.045 ≤0.03 18-20 8-10
301 ≤0.15 ≤1.00 ≤2.00 ≤0.045 ≤0.03 16-18 6-8
201 ≤0.15 ≤1.00 5.5-7.5 ≤0.05 ≤0.03 16-18 3.5-5.5
影响不锈钢锈蚀的主要因素有三点:
其一:合金元素的的含量,一般地说铬的含量在10.5%钢就不易生锈了。铬镍的含量越高防腐性就越好,如304材质镍要的含量在8-10%,铬的含量达到18-20%,这样的不锈 钢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生锈的。
其二:生产企业的冶炼工艺也会影响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冶炼技术好、设备先进、工艺先进的大的不锈钢厂无论是在合金元素的控制,杂质的去除、钢坯冷却温度的控制都能得到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内在质量好,不易生锈。反之一些小的钢厂设备落后,工艺落后,冶炼过程中,杂质不能去除,生产的产品难免会生锈。
其三:外部环境,气候干燥通风好的环境不易生锈。而空气湿度大,连续阴雨天气、或空气中含酸碱度大的环境地区就易生锈。304材质不锈钢,如果周边环境太差也是会生锈的。
很多客户到市场买不锈钢,自身带一块小磁铁,看货时用磁铁吸一下,认为吸不住的就是好不锈钢。不带磁就不会生锈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不锈钢带不不带磁是组织结构决定的,钢水在凝固过程当中由于凝固的温度不同会形成“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等不同组织结构的不锈钢,其中“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都是带磁的。而“奥氏体”不锈钢其综合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可焊性都好,但仅从耐腐蚀性而言带磁的“铁素体”不锈钢要强于“奥氏体”不锈钢。目前市场流通的高含锰少含镍的所谓200系列、300系列不锈钢也不带磁,但其性能与高含镍的304的差距很大,反而,304经过拉伸、退火、抛光、铸造等工艺处理也会微带磁性,因此用不锈钢带不带磁来判断不锈钢的优劣是一种误解,也是不科学的。
当不锈钢表面出现褐色锈斑(点)的时候,人们大感惊奇:认为“不锈钢不会生锈的,生锈就不是不锈钢了,可能是钢质出了问题”。其实,这是对不锈钢缺乏了解的一种片面的错误看法。不锈钢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生锈的。
不锈钢具有抵抗大气氧化的能力一即不锈性,同时也具有在含酸、碱、盐的介质中耐腐蚀的能力即耐腐蚀性。但其抗腐蚀能力的大小是随其钢质本身化学组成,相互状态,使用条件及环境介质类型而改变的。如304材料,在干燥清洁的大气中,有绝对优良的抗腐蚀能力,但将它移到海滨地区,在含有大量盐分的海雾中,很快就会生锈的。因此,不是任何一种不锈钢,在任何时候都能耐腐蚀,不生锈的。
不锈钢是靠其表面形成的一层极薄而又坚固细密的稳定的富铬氧化膜(防护膜),防止氧原子继续渗入、继续氧化而获得抗腐蚀的能力。一但有某种原因,这种薄膜遭到不断的破坏,空气或液体中和氧原子就会不断渗入或金属中铁原子不断地析离出来,形成疏松的氧化铁,金属表面也就受到不断的锈蚀。这种表面膜受到破坏的形式很多,日常生活中多见的有如下几种:
1.不锈钢表面存积蓄含有其它金属元素的粉尘或异类金属颗料的附着物,在潮湿的空气中,附着物与不锈钢间的冷凝水,将二者连成一个微电池,引发了电化学反应,保护膜受到破坏,称之谓电化学腐蚀。
2.不锈钢表面粘附着有机物汁液(如瓜菜、面汤等),在有水氧情况下,构成有机酸,长时间则形成有机酸对金属表面的腐蚀。
3.不锈钢表面粘附含有酸、碱、盐类物质(如装修墙壁的碱水、石灰水喷测)引起局部腐蚀。
4.在有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氧化物、氧化氢的大气),遇冷凝水,形成硫酸、硝酸、醋酸液点,引起化学腐蚀。以上情况均可造成不锈钢表面防护膜的破坏、引起腐蚀。所以,为确保金属表面永久光亮,不被生锈,我们建议:
必须经常对装饰不锈钢表面进行清洁擦洗,去除附着物,消除引发锈蚀的外界因素。现市场上有一种201及202材质的不锈钢在海滨地区易生锈,适宜在没有工业污染及空气腐蚀环境下使用。海滨地区要使用304材质不锈钢,304材质能抵抗海水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