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走访了解到,许多大的不锈钢市场昔日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一去不复返了,相反迎来的却是有的关门倒闭,有的缩小规模;交易大厅拆除,交易席位空闲;许多商务楼人去楼空,铁门紧锁的景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钢铁电子商务在升温
3月5日,在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并强调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
对于钢铁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是钢铁企业开拓钢材流通渠道的重点。相关人士分析,在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的现状下,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和趋势。
在这之前,国内一批大型钢企纷纷“触电”,开展钢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据悉,如今国内已有80%的钢铁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其中10余家大型的钢铁生产企业网上销售已取得明显成效,约3成的钢铁贸易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赚取了更大的利润。
确实,钢铁电商在钢铁企业之中发烧、升温,甚至达到“喷井”程度,预示着钢铁流通业态正进入了一个变革期。
钢铁现货市场现萧条
与钢铁电子商务持续升温、迅猛发展势头形成明显的反差,钢铁现货市场出现了一波倒闭、关门潮,不少钢贸商退出钢贸圈,转型改行,另谋他业。
在申城钢贸商聚集地之一的上海大柏树,回顾当年,这里云集数千钢贸企业,整个市场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时下却是另一番景象。现货市场有的关门倒闭,有的缩小规模;交易大厅拆除,交易席位空闲;许多商务楼人去楼空,铁门紧锁。现如今,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A、B、C3座大厦的钢贸商,关门倒闭的超过了60%。
目前,上海其他的一些现货钢材市场尽管还在经营,不过日子并不好过。钢材现货交易市场,当年进驻的钢贸企业有600多家,现在只剩下不足100家;而有些钢材市场几乎成为“空壳”,处于瘫痪状态;还有的钢材市场为了生存,无奈引进其他行业的经营者,已不再是名副其实的钢材交易市场。
眼下,现货钢材市场这种萧条、萎缩的状况还在延续,“人去楼空”的现象仍在显现。
钢铁流通业态在变革
记者在市场调研中发现,当前钢铁流通领域出现的“电商升温、现商降温”的明显反差现象,折射出其深层次问题,这就是如今的钢铁流通业态正在变革。
钢铁流通业态变革之一:传统的钢铁贸易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下的市场环境。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钢材资源较为紧缺,供不应求,钢贸商采用传统的“低吸高抛”经营模式,从钢厂订货,在市场销售,吨钢的盈利空间都不小,通常有100元~200元/吨,有的甚至达到500元~1000元/吨。“只要拿到钢材,不愁赚不到钱”,是当时钢贸商的最佳写照。可在近年来,我国钢铁产能大幅增长,供给严重过剩,钢材进入“买方市场”,供大于求矛盾不断加剧,钢材贸易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钢贸商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改变原来的在市场设点,采取直销、直供的订货式贸易模式,不需要进驻现货钢材交易市场,进行票据式销售。因而大批钢贸公司将进驻现货钢材市场的经营点撤消,导致现货钢材市场驻场贸易商锐减。
钢铁流通业态变革之二:钢铁电子商务快速崛起,对传统钢铁流通业态造成极大冲击。进入互联网时代,大宗商品的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同样,钢铁电子商务、期货市场以崭新的流通业态,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钢材销售方式,从而导致现货市场的持续降温,没有人气。这些年来,钢材的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螺纹钢、线材、热轧卷板等钢材都可以在电子市场交易,贸易商只要用鼠标一点,各类钢材的可供资源、产地、品牌、价格、仓库等一目了然。特别是一些大型钢贸商都建立自己的网上营销系统,订货、查询、销售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搞定,那些原先设在现代钢材交易市场内的“分销点”基本退租,以节省租金和其他经营成本。
另外,时下钢材期货市场、钢材电子交易模式在不断创新,推出了许多更贴近现货市场的交易方式,如钢材电子现货交易市场、钢材超市、现货钢材“竞标拍卖”等等,而且钢材的交易品种繁多,价格优势明显,吸引了不少下游终端用户和中间贸易商,这对现货钢材市场造成直接冲击。
钢铁流通业态变革之三:借助电商融资功能,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融为一体,提升流通业态。时下,钢贸企业融资难,成本高,成为遏制钢铁流通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而电子平台的出现,破解了这一“瓶颈”。目前不少电商平台推出融资服务功能,通过嵌入的多种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融资模式,真正实现链式融资功能;而且电子平台的融资业务标准化、无需联保,只要符合准入条件,即可获得融资服务。
如今,大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平台与银行结算系统、仓储物流系统的无缝对接,避开传统钢铁贸易的局限性,真正确保客户在贸易操作上的全程电子信息化。
无疑,这种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于一体的电商平台,是对钢铁流通业态的一大提升,也是是时下钢铁电商快速发展、日趋兴旺的一个原因。